央視財經7月23日報道,迎峰度夏期間用電負荷攀升,廣東、浙江等地的充電樁聚合參與電力系統調節,虛擬電廠逐步走進現實。
2021年以來,虛擬電廠受到電力行業、金融機構等的密切關注。售電公司等市場主體陸續布局虛擬電廠業務,推動虛擬電廠由政府主導的模式逐步轉向由負荷聚合商建設運營。
在電力需求側相關政策引導和市場力量的推動下,虛擬電廠開始走入“尋常百姓家”,有望成為分布式資源參與市場的重要渠道。筆者認為,處于起步階段的虛擬電廠還需厘清一些基本概念,減少各方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誤解。
虛擬電廠不等于電廠?!疤摂M電廠能發揮實體電廠的作用”這一說法廣泛流傳,但實際上虛擬電廠與實體電廠有著顯著區別。與傳統電廠被穩定調管的性質不同,虛擬電廠由海量的用戶側資源聚合而成,單次調節效果受用戶的參與意愿、可調節負荷空間等因素影響較大。盡管具備一定的經濟激勵和考核約束,但與傳統電廠相比,虛擬電廠的響應能力仍具有較大的波動性。明確虛擬電廠靈活調節資源的定位,不夸大其作用,是其健康發展的前提。
虛擬電廠不等于電力需求響應。聚合大量可中斷負荷的虛擬電廠與削峰響應高度契合,需求響應也是目前虛擬電廠可以參與的主要交易品種。但部分企業在宣傳時將虛擬電廠和需求響應劃等號,不利于后續虛擬電廠參與更多元的市場。
虛擬電廠本質上是一種數字化管理手段,涉及聚合、調度和交易等環節。對電網而言,虛擬電廠是一種“打包”分布式資源接入調度機構的技術手段;對用戶來說,它是參與市場的一種渠道。隨著電力市場建設不斷推進和用戶側調節能力提升,虛擬電廠有望參與電力現貨、輔助服務市場等市場,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應以開放的心態推進行業發展。
現階段,參與虛擬電廠不等于盈利。目前,虛擬電廠運營商在開拓市場時,將為客戶獲取經濟收益作為重要出發點。但筆者了解到,在電力供需新形勢和低碳轉型的背景下,工業企業等大用戶的數字化用能管理意識逐步提升,部分企業將參加虛擬電廠作為數字化建設中的一項增值服務,暫未列入盈利考核。
目前,工業負荷、商務樓宇、電動汽車充電樁等是虛擬電廠的主要聚合對象。在企業低碳化、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下,虛擬電廠運營商可以為用戶搭建數字化管理系統,提高用戶的用能水平,代理用戶參與市場調節,并逐步擴大可調節資源用戶的規模,為后續虛擬電廠參與多元市場、發揮更大作用奠定技術和資源基礎。